你好!
我整个周末都在深入研究,寻找优秀的 Markdown 编辑器、个人维基应用程序或笔记应用程序。在花费了大量时间(主要是因为我简直不敢相信找不到任何能做得还不错的应用程序)后,我发现自己总是以 Discourse 作为衡量我希望这些应用程序达到的标准的参数。
所以我想……为什么不呢?为什么不能为所有这些应用程序提供使用 Discourse 作为本地桌面应用程序的可能性?它在所有方面都表现出色,上帝保佑,我试过了数百个应用程序,查看了每一个,研究了每一个可能的增强/自定义(是的,包括 Emacs 和 Vim),以确保我没有错过显而易见的,但我找不到任何实用的东西(许多符合要求的开源应用程序,如 Zettlr 和 Marktext,都有一个可爱的倾向,即在保存后随机且无意中删除你的工作,这在存储库中已有报告,并且我在尝试实际工作时也亲身体验了)。
我知道我提出的建议完全超出了目标市场,但这也是为什么它不会损害业务,同时有助于增加广泛采用。我也知道可以为个人用途托管一个 Discourse 实例,但这对于非技术用户来说是一个障碍。一切都在那里,我希望能在我个人的桌面上拥有我的论坛的功能(事实上,我论坛主题的所有相关笔记,我都直接在那里记录,因为写起来更方便)。
Discourse 可以轻松取代所有那些半吊子的选项。你会吗?
9 个赞
EricGT
(EricGT)
2
也许吧。
-
如果您在 Discourse 中存储了大量信息,请确保即使在 30 年后仍能访问这些信息。考虑定期执行纯文本转储。
-
Discourse 缺乏内置的图形功能来导航相关文档之间的连接。虽然可能有一个插件可用,但创建一个插件将是一个有价值的补充。
-
最近通过语义搜索引入的相关主题功能,使得查找以前难以找到的主题变得更加容易,尽管有时仍然具有挑战性。
-
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您发现信息中可能未曾注意到的模式,或者可能已存储在累积数据中的模式。
此选项的适用性取决于各种因素,但这是一个有效的考虑因素。
4 个赞
我一直虔诚地这样做!
我并不认为这样的功能能增加任何额外的功能。Discourse 已经提供了类似维基的功能,可以浏览相互链接的文档,并且有价值地在帖子下方列出了所有相关文档。我仅凭此就深入探索过 Discourse,并且没有遇到问题,打开新标签页是避免迷路的诀窍,所以对我来说导航已经足够了(我的意思是,当然可以进行改进,但它已经完成了它的工作)。
我同意,有时我需要运用我全部的谷歌搜索技能才能找到我正在寻找的那个帖子,而且我只能通过谷歌从外部搜索论坛来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以及你刚才说的最后一件事,我认为 AI 机器人能够并且将会提供所缺失的知识互联增强功能,而这再一次是 Discourse 相较于任何只做 Discourse 部分功能的应用程序的优势。
潜力就在那里 
ToddZ
4
我不会再那样做了,就像我每天都不会包下一整列火车来通勤一样。
是的,Discourse 与笔记应用程序共享一些基本元素,如分类和标签,但作为一个论坛,它在后台有大量其他功能在运行,这些功能作为笔记本没有任何用处,只会增加开销。
我无法想象你有什么样的 Markdown/Wiki/笔记需求是 Obsidian 等工具无法很好地满足的——但这属于另一个论坛的话题。
1 个赞
太糟糕了,那不是开源的? (不过我很高兴看到该公司使用 Discourse!)
4 个赞
我同意 discourse 还有更多功能,但这不成问题,即使是一些论坛实例使用的功能也比它提供的少得多。你只需要从包中获取你需要的部分,discourse 可以像自行车一样基础,如果你只想租用,不必使用所有功能。你可以将 IDE 用作基本的文本编辑器,忽略其完整的 IDE 功能(这正是我现在所做的,我正在使用 Rstudio 编辑 markdown,尽管它是一个完整的 IDE,但它运行速度极快)。
Obsidian 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从打开 mkd 文档这样基本的功能开始,而它本身的设计就无法做到。它无法为文档生成目录,因此它在处理文档方面与 gedit 一样方便(但 gedit 至少可以打开 mkd 文档!)。更不用说它不是开源的了。
2 个赞
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建议。 
我主要的问题是使用 Discourse 的方式会产生费用……
在我看来,在云端设置一个私人的 Discourse 实例是最好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确保稳定性、易于升级,并且你可以进行所有云端备份操作。
但这并不是一个非常便宜的选择,因为你将不得不支付所有通常的自托管费用,尽管它不会发送很多电子邮件,这会为你节省一大笔钱!
不过,你可以利用现有的域名,并将其放在一个特殊的子域名上:
notes.mydomain.com
但话又说回来,好处是:
- 在云端的所有设备上(包括桌面和移动设备)始终可用。
- 运行自己实例的体验(如果你还没有这样做的话),这将是一次非常有益且可能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历。
5 个赞
很高兴你喜欢 
我也有同样的看法,关于个人使用的托管。我确实可以像使用应用程序一样(可以从应用商店下载)在手机上访问我的论坛,如果能为我自己的个人维基这样做,那就太酷了。
但是,个人使用的成本对我来说是 prohibitive 的,对其他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当你能免费获得一些东西,即使它很普通的时候)。这样的托管不能在个人电脑上“模拟”吗?Discourse 不能在本地运行吗?
为个人维基提供付费托管确实是许多云笔记提供商的业务。
可以,但您希望您的笔记无处不在,不是吗?本地安装通常不会备份,更容易出现故障和配置问题……
在云端运行自安装只需要每月 5-10 美元——这有那么糟糕吗?最大的开销将是您的时间。
第三世界人民笑了
哦天哪,是的,非常糟糕
。在阿根廷,10 美元如今相当于一份非常不错的净工资的 3-5%,并且在支付了月度开销后,可能还会剩下的一半。
但我明白在云端托管以便随时随地访问你的 wiki 的观点。为了让人们能够参与讨论,我会将其设为专业计划(这不可避免地是一项付费服务),在从免费桌面版开始之后。
所以,很高兴知道 discourse 可以像现在一样在桌面上运行!这是一种太 hacky 的程序吗?
2 个赞
赋予我们探戈舞的国度远非第三世界 
也许有本地的 VPS 提供商会收取更合理的本地费率?
这是一个开始……但我知道,如果你的笔记记录功能普及开来,你会忍不住将其迁移到云端!
1 个赞
留在这里:
你或许可以像 @Falco 在这里做的那样,将其暴露给互联网

4 个赞
希望在上次选举之后,我们也能如此

说起来,确实有。我自己就可以做到,就像我之前搭建论坛一样,但我希望 Discourse 能提供像搭建论坛实例那样的“预打包”服务。这将为大量潜在用户打开使用之门。
“Google日历”默认已经是我的“云笔记”了 
如果能根据可用资金来开启和关闭云服务就好了,这样即使没钱使用云服务,也不会阻止你在本地使用该应用,就像使用Google Drive一样。
哇……太酷了!!!谢谢你把它介绍给我 
我真的很感激 
1 个赞
我试过了!但无论我到哪里看,听到的都是一致的糟糕评价,所以我甚至不敢尝试。按照 Todd 的建议,在研究了设置之后,我已经决定使用 Obsidian 了。但是,在桌面上将 Discourse 作为个人维基,并在线同步,这是非常有前景的。
1 个赞
XCS
(Cristian)
18
我多年来一直在多个设备(Windows 10、Android、Mac OS)上使用 Joplin,并且从未遇到过什么大问题。我把它用作个人知识库。
对于个人维基来说,Discourse 是否有点太慢了?通常,当我想记笔记时,我希望在几秒钟内完成,并且能够立即搜索所有内容。我有一个 Discourse 安装,但根据我的经验,它对于这种个人知识用例来说太慢了(不一定是性能本身,而是导航笔记/帖子之间必须采取的步骤)。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这取决于你如何组织。无论是在创建新笔记还是在导航方面,对我来说,Discourse 的敏捷性都与 Obsidian 不相上下(暂且不考虑性能问题,在我这里,服务器距离会明显影响性能)。我同意你的观点,它的界面在快速导航方面感觉很笨拙,尤其是在根据上下文变化时。但要导航于相互关联的内容之间,我喜欢使用维基风格的链接,这使得导航成为一种乐趣。
jericson
(Jon Ericson)
20
哎呀。那可真够呛。几年前我在 Oracle Cloud 上搭建了一个 Discourse 服务器,当时是免费的。后来我开展了咨询业务,迁移到了 DigitalOcean,但我认为 Oracle Cloud 的免费套餐应该仍然可用。(只是速度比较慢。)如果你有域名(或者可以从别人那里借用一个子域名),我认为你仍然可以免费搭建一个 Discourse 版本。(不过,我现在正努力设置一个新的实例。)
一旦我有了 Discourse 实例,我几乎立刻就把它当作一个个人维基来使用。(我使用了只有我能访问的分类。)去年我尝试了用 Discourse 替代社交媒体。有时我的私人笔记也会变成公开帖子。Discourse 提供的功能组合很难被超越:
- Markdown
- 定时书签,作为个人提醒,以便查看某事
- 标签
- Mermaid 支持
- 搜索
- 图片易于导入(也许只有我这么觉得,但我在使用其他工具时总是在图片方面遇到麻烦。我不想费心调整图片大小,并且希望以后能找到原始图片。)(脚注是另一个我喜欢的功能!)
- 自动保存修订版本
你明白我的意思了。拥有 Discourse 来记笔记以及用它来处理我博客的评论,确实非常方便。我认为让这个系统在线上运行很有帮助,这样我就可以发布笔记,并且在我不在笔记本电脑旁时也能找到东西。
我正在构思一个支持无法负担 Slack 费用的小型社区的方案。虽然我更希望它能用于实际的群组,但有人来试用一下会很有帮助:
5 个赞